您的位置:中医院首页 > 健康园地 > 【每周一药】“纯阳之草”--艾 > 正文
【每周一药】“纯阳之草”--艾
发布时间: 2023/3/17 16:37:05 阅读次数:1105

    【每周一药】是我院以介绍临床常用中药相关知识为主题的中医药科普栏目。其介绍范围来自《中国药典》、《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》等。中药的认识和应用,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它是我国人民认识大自然以及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总结的智慧结晶,数千年来,它对保障国人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本栏目介绍的内容只作为科普宣传,不作为患者自己用药的依据。
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艾叶取太阳真火,可以回垂原阳。服之则走三阴,而逐一切寒湿,转肃杀之气为融合。灸之则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珂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艾因其温热的性质在民间被称为“纯阳之草”。每逢端午有挂艾“避邪”的习俗。瘟疫时(如新冠期间)可用艾草熏房间可起到杀菌,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。古代有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”之说。现代艾灸作为一种保健方式广受欢迎,风靡民间。

【别名】艾蒿、 灸草

【来源】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.et Vant.干燥叶。

【采摘时间】夏季花未开时采摘,除去杂质,晒干。民间一般在端午“前三后四”的晴天采摘,以端午午时采摘最佳。

【性状】艾叶多皱缩,破碎,有短柄。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,羽状深裂,裂片椭圆状披针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;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,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;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。质柔软。气清香,味苦。

【性味与归经】辛、苦,温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与主治】温经止血,散寒止痛;外用祛湿止痒。

【应用与配伍】

1.治疗吐血,衄血,崩漏,月经过多,胎动不安,胎漏下血。本品气香味辛,温可散寒,能暖气血而温经脉,为温经止血之要药。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,尤宜于崩漏,治崩漏下血可与阿胶,芍药,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。与阿胶,桑寄生等同用,治胎动不安,胎漏下血。

2.少腹冷痛,经寒不调,宫冷不孕,脘腹冷痛。本品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,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。与香附、吴茱萸、当归等同用,如艾附暖宫丸。

 

3.将本品捣绒,制成艾条、艾柱等,用以熏灸体表穴位,能温煦气血,透达经络。用以缓解风寒湿痹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腹部冷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4. 皮肤瘙痒。本品辛香苦燥,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,可用治湿疹、阴痒、疥癣等皮肤瘙痒。

【用法与用量】煎服,3-9g。煎汤外洗适量。捣绒灸治宜用陈艾。醋艾碳温经止血,用于虚寒性出血。

【使用注意】艾叶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、致惊厥作用。口服过量对胃肠道有刺激。中毒后症状:喉干口渴,胃肠不适,恶心,呕吐,继而全身无力,头晕耳鸣,四肢震颤乃至痉挛。孕妇可出现子宫出血及流产。阴虚血热者忌用艾叶。

【贮藏】阴凉干燥处储存。

参考文献:

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

《中药学》第九版

《中药鉴定学》第九版

  
 
   
浙WWS标2012042600018号
  医院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人才招聘 | 流量统计
  Copyright © 2011~2012 乐清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. 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2603号
  医院地址:浙江省乐清市建设东路206号 电话:联系电话 亿新科技 技术支持 浙ICP备10009505号